安静的回音壁和四爷故居

{地坛·雍和宫}


Fun Fact


传说某朝年间皇上私访路过史各庄、皇上打尖用膳。皇上问文武大臣、这村庄叫什么村名?文武大臣一打听叫史各庄,皇上正在用膳、赶紧告诉跑堂的、别说这叫史各庄?皇上正在用膳提屎不吉利,皇上贵为天子、进出宫廷,文武大臣问那块空地是做什么用途的?跑堂的说那是我们的场院打场轧麦子用的。文武大臣见景生情,为不影响皇上进膳,起一个好听的村名。村名的第一个字、用一个天子的天字、第二个字、用一个宫庭的宫字、有那么大的场院,第三个字用场院的一个院字,就叫【天宫院】吧。

十月份的尾巴,不是狮子座~

却是赏银杏的好时节,帝都到了秋天便是一片金黄。地坛的银杏虽不算最盛,但说最老,确实有可能的,据说是建造地坛的时候就种上了。


地坛

地坛牌楼

好不容易到了周末,出来溜一趟看看帝都的秋景确实不错,所以我一路从南坞走到了地坛公园。当然也可以坐地铁到雍和宫下,也不是我风格啊~更何况,要想看地坛,一定要从安定门出来,从牌楼进才最正宗!

地坛牌坊

不记得天坛有没有牌楼了,过了青年湖公园,走几步过人行天桥的时候就能远远地看到地坛牌楼了。过了牌楼,还没到售票窗口,所以这里的银杏大道,是免费哒~

前方是售票窗口

刚进入西门就是一条银杏大道

其实地坛门票也就两块,买了票刚进去便是一条银杏大道。

地坛西门

走进西门,向南走到头(其实我在找正门 T.T),找到一处貌似是广场舞的场地,话说地坛也被改成市民公园了。场地一边有一处建筑,建筑的门口屏风花纹很有意思,门上的门环也很有京味儿。

屏风花纹

门环

场地对面是路标,前方就是坐南朝北的地坛(方泽坛),话说为了拍好这个路标我可费了好大心思了。

路标

斋宫

其实这个有意思的建筑,就是斋宫,算是给地仙儿们做饭的地儿了,可惜不对外开放,内部应该和天坛斋宫类似吧。

斋宫

斋宫外,还有一处隐形路,在修的应该是宰牲亭,好可惜难得的一处有树有楼,人又少的地儿。

斋宫外

宰牲亭

天坛也有双亭,不过是圆的,这个是方的。

双亭

介绍说地坛的纹饰以凤凰为主,但我看到的还都是龙,而且非常卡通囧。

有意思的龙纹

银杏

银杏

皇祇室

祇 qi,古时对神的称呼。

5 块钱的园中园票,可以游览皇祇室和方泽坛。皇祇室内部供着五镇、五岳、五滇和四海的牌位,还有清朝几位皇上的牌位。

方泽坛

方泽坛仿照南京方泽坛(已毁),方形祭坛,瓦片为黄色。这里的设计,虽然不比天坛大,但也有回音壁的效果,在地坛喊话,确实洪亮,同时也没有天坛那么多人对着墙喊话的那种尴尬场面。

地坛后面还有一个更大大中轴线银杏道(个人感觉也是最美的,可惜拍照的人太多了),呃,按照皇祇室坐南朝北的特点,其实应该是前门,但是后来的天坛公园是坐南朝北的,所以到底是前还是后呢?

像中国很多其它公园,有老人在地上练字,呃。。。和画。

地坛东门

地坛东门其实是个门球场,感觉还好啦,比起先农坛,地坛被民俗化得少多了,不过还是难得拍到了梦寐以求的墙+树+瓦的效果。

墙+树+瓦

中医药养生园

东门附近,是中医药养生园,就是一个介绍养生的主题园中园,内部有点苏州园林的感觉,免费嘛,逛一逛吧。


雍和宫

雍和宫本来是雍正当上皇帝之前的寝宫,后来乾隆时期,因为无人照料,而遥远的藏族又需要安抚,所以一石二鸟,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庙。

雍和宫门票 25,里面有一张光盘,还包括一捆香。

牌楼

门口牌楼后面就看到绿油油的银杏树林了,很奇怪,地坛和雍和宫那么近,地坛银杏都黄了,雍和宫里面却没有。

建议租一下语音讲解,看似里面的免费讲解不是给我这种人物的(瞬间觉得西宁西关清真大寺好很多)。

门口的龙饰确实比地坛里面威武了点。

银杏大道

银杏大道上会噼里啪啦的跌落白果,所以拍照要小心了。

昭泰门

门边有免费赠香的,毕竟是在门票里的,我就领了一捆。考虑到敬佛还要还原,这一捆我是一根没用就拿回家了。

主殿

主殿名字就叫雍和宫,因为以前这里才是入口,里面的柿子已经熟了。

法轮殿

记得在西关清真大寺的时候听讲解说北京有一个类似的建筑,应该说的就是这里了吧,结合了中西文化的建筑,新颖而奇特。

观音像已经用玻璃封上,看不清。但两边的建筑确实有《阿房宫赋》里面檐牙高啄的感觉。

万福阁

万福阁里面是未来佛阿弥陀佛的造像,高达 26 米,因为造像装饰偏藏传佛教,所以形态和敦煌莫高窟、云冈石窟等巨像不同,值得一看。

可惜不让拍啊~汗,里面的老外拍得倒是很起劲,我刚拿起相机就被叫停了。

藏传佛教博物馆

因为看过青海博物馆,这个博物馆里面看到的自然也没觉得稀奇了。有意思的经历倒也有,比如这个曼达盘,当有人路过的时候,念出了“曼达”二字,正好旁边有一个藏族老人,很明显老人不会说汉语,听到有人说曼达,自己也附和道“曼达”。

曼达